一、網路設備
- 核心路由器與交換機
用於組建局域網(LAN)和廣域網(WAN),支援數據包的轉發與網路分段。核心設備需具備高吞吐量和低延遲特性,尤其在高併發場景(如5G網路)中需支援大流量傳輸。 - 無線接入點(AP)與網路控制器
適用於行動醫療、智慧服務等場景,支撐無線終端接入和管理。 - 負載平衡器
用於分配網路流量,保障業務連續性,常見於資料中心和多伺服器叢集環境。
二、計算設備
- 伺服器
- 機架式伺服器:節省空間,適合資料中心集中部署;
- 刀鋒伺服器:高密度計算場景下資源利用率更高;
- 超融合伺服器:整合計算、儲存與虛擬化資源,簡化雲原生架構管理。
- 工作站與終端設備
包括高效能圖形工作站、桌上型電腦及行動終端,用於專業設計、日常辦公等場景。
三、儲存設備
- 磁碟陣列(RAID)與網路附加儲存(NAS)
提供資料冗餘和高可用性,支援大容量資料儲存與共享。 - 備份儲存設備
結合磁帶庫或雲端儲存方案,用於災備恢復與長期資料歸檔。
四、安全設備
- 防火牆與入侵偵測系統(IDS)
防禦網路攻擊,保障資料傳輸安全,尤其針對電信、金融等敏感行業。 - 資料加密設備
用於保護核心業務資料,符合資訊安全合規要求。
五、基礎設施支援
- 電源與機櫃
包括UPS不間斷電源、PDU配電單元及標準化機櫃,確保設備穩定運行。 - 綜合佈線系統
涵蓋光纜、網線及配線架,保障實體層連接可靠性。 - 資料中心基礎設施
含製冷系統、環境監控設備,支援大規模伺服器叢集的集中運維。
六、擴展與新興設備
- 邊緣計算節點
在5G和物聯網場景中,靠近資料源進行即時處理,降低網路延遲。 - 雲端伺服器與容器平台
支援彈性擴展和微服務架構,適用於雲原生應用部署。
設備選型建議
- 相容性:需適配國產化晶片(如鯤鵬、飛騰)及作業系統(如銀河麒麟、統信UOS);
- 可管理性:採用基礎設施即程式碼(IaC)工具實現自動化配置與版本控制;
- 擴展性:預留20%-30%冗餘資源應對。
本網站所有內容來自互聯網或行業經驗,僅供為參考,具體實施方案以實際為準。发布者:zhuxinjia,歡迎轉載及指證點評:https://zhuxinjia.com.hk/it-device/